【研報掘金】機構:AI智能眼鏡市場回暖 技術革新仍百花齊放
機構指出,ai眼鏡行業的競爭本質是品牌方對技術、生態與用戶心智的爭奪。品牌廠商通過定義產品、推動技術、整合供應鏈、構建生態與塑造標準,成為產業鏈的價值分配主導者。未來,隨著軟件服務占比提升與行業標準固化,頭部品牌將進一步鞏固其“中軸”地位,而缺乏自主定義能力的廠商將淪為產業鏈配角。
核心邏輯
1.在AI智能眼鏡產業鏈中,中遊品牌方並非簡單的方案整合商,而是定義產品、驅動創新、構建生態的核心力量,其角色類似於智能手機行業的蘋果、華為。品牌方通過技術整合、用戶洞察與生態布局,成為產業鏈的“中軸”與價值分配的主導者。拆分來看,AI眼鏡品牌廠承擔定義產品形態與功能、推動技術進步、整合技術資源、產品質量與標準製定、構建軟件生態、市場推廣與行業標準塑造這六大功能。
2.AI智能眼鏡市場回暖,技術革新仍百花齊放。根據QYResearch數據顯示,2023年全球AI眼鏡市場規模大約為1.27億美元,預計2030年將達到17.2億美元,2023—2030年期間CAGR為45.1%。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,2020—2024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規模CAGR為8.41%。自從2021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規模到達峰值50.31億美元後,2023年迎來逐漸回暖,預計2025年智能眼鏡市場規模將達到48億美元。2025年AI眼鏡行業將迎來新品密集發布期,自研芯片成為差異化發展的重要策略。當前,小米、百度、華為、字節、蘋果、穀歌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均有相關產品正在設計或開發中,國內三大運營商以及其他手機製造商也在進行類似的規劃。
3.當前競爭焦點聚焦中遊品牌與製造層,勝負手短期在快速本土適配,長期在對技術、生態與用戶心智的爭奪。短期勝負手關鍵在於,誰能更快將AI眼鏡的“工具屬性”轉化為“身份表達符號”,並實現從供應鏈到銷售鏈路的全生態本土適配。長期來看,預計智能眼鏡全價值鏈整合能力的優劣,將左右競爭格局。2025—2026年將是廠商“卡位戰”關鍵期,華為(技術整合+生態優勢)、小米(價格殺手+渠道穿透)、雷鳥創新(光學技術縱深) 或率先突圍,但最終存活者需證明AI眼鏡不是手機附庸,而是獨立的“下一代交互入口”級產品。
4.AI眼鏡為端側AI落地的最佳載體,尤其是meta首款AI眼鏡爆火後。而DeepSeek的橫空出世,使得優質、開源、小型化的模型可在類似AI眼鏡的終端迅速落地,勢必加速其商業化進程。
利好個股:
認為,更多AI智能眼鏡品牌廠商的加入,推動AI智能眼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。AI智能眼鏡已進入產品密集發布期,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,賽道潛力可期。建議關注:康耐特光學、、等。
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,欢迎您提出来!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